小乘佛教的6次结集,第1、2次最重要
因古印度人只重宗教不重历史,古代印度史向来是一团黑暗,就连宗教本身的史事也是如此,这些史事,往往是在后来的佛教经、律、论中附带记载的,或外国人的游记所载,所以佛教史上意义非常重大的结集也有不少异说,如最关键的第一次结集,除了较公认的说法外,还有四种异说,《四分律》、《十诵律》、《大智度论》是第一种异说,《大唐西域记》、《部执异论疏》的第二种异说,《菩萨处胎经》的第三种异说,《金刚仙论》的第四种异说,这些异说对结集内容的说法都有差别。连结集的次数都各有说法而不同,按缅甸方面说法,是6次,而按泰国方面的说法,有9次,但泰国方面的9次说中的后4次,连南传佛教(即小乘佛教)国家都有异议。而大乘佛教,只承认前4次或第1、第2、第4次。
图片
现列举缅甸方面的6次说如下,这6次结集,以第1次、第2次最为重要,第1次集出了佛说的原始版本的经和律,第二次导致了佛教的根本分裂。
第一次结集:于佛陀入灭之年,在阿阇世王的保护下,五百阿罗汉会聚于摩揭陀国王舍城郊外的七叶窟中,以摩诃迦叶为上首,举行第一次结集,故称为五百结集、五百集法、五百出。此次结集,是由阿难诵经(修多罗或法藏)、优婆离诵律(毗尼藏),再由诸长老将所诵出之经、律检讨修订,编辑而成。此一说法,为史学界所普遍认为较可信者。即这次结集集出的只的《经》藏和《律》藏。另据任继愈中国佛教史,这次结集结出的经和律,仍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,只是大家会订一下,仍各靠记忆。到第二次结集才有文字记录下来的佛经和戒律。
异说中,有说第一次结集也集出了《论》藏的,显然不对,佛教中的论,是专门对佛经进行抽象讨论的,原始佛教本不重视抽象问题,“论”,是佛灭后几百年,部派佛教中才出现的,第一次结集不可能结出论藏。佛灭百年后的第二次结集,争论核心还是律藏,“论”,按发生顺序,还是在“律”之后。即佛教论藏,应当是在第二次结集后才出现的,是部派佛教时期的事。
第二次结集:于佛陀入灭后100年左右,印度东部跋耆族比丘对戒律发生异议,提出十条戒律新主张。为此,700比丘会于毗舍离城,以耶舍为上首,举行第二次结集,称为七百结集、七百集法、第二集法藏、第二集。此次结集以律藏为主,订定跋耆族比丘所行之十事为非法。所谓十事非法,就是佛没有亲说的对原有佛教戒律有小小突破的十种事,能不能做?这属于戒律,叫微小戒。最后确定为不能做,宣布这十事为非佛法,由此佛教发生了根本分裂,分为忠于佛亲说的上座部和较自由发挥的大众部。上座部赢了这场争论,大众部分立了出去。
由十事非法引起根本分裂,此是南传说法。北传的说法是因大天五事而分裂。综合各说,南传说法当更接近史实。
第三次结集:只有南传佛教有记载,北传佛教无此记载。南传记载是,佛陀入灭后236年,在阿育王的护持下,1000比丘会于障揭陀国华氏城,以目犍连子帝须为上首,举行第三次结集。此次结集以经、律、论三藏为主。按,这时期才出现了“论”,经第三次结集,才出现《论》藏,佛教才经律论三藏齐全。这次结集的内容相对来说不太重要,重要的是结集过后,相传阿育王选派了10个使团,分赴恒河流域以外地区,及印度境外去弘布佛教,佛教开始走向世界,尽管当时的世界还比较小,只在印度周边。第一、二次结集之说,北方与南方佛教皆有流传,第三次结集之说则只流传于南方。但是阿育使团弘法,在佛教史上影响极大,一般佛教史都是承认这一史实的。特别重要的是,今南传上座部佛教,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小乘佛教,就是这次弘法中派去斯里兰卡那一支传去的。
第四次结集:有北传、南传二说。北传佛教又有二说,现较多依据的是《大唐西域记》所载,佛陀入灭后400年,公元1世纪,于迦腻色迦王护持下,聚集迦湿弥罗国的比丘500人造论解释三藏,后留传下来的是《阿毗达磨毗婆沙论》十万颂,此论对小乘佛教极为重要,是小乘最初的根本论典。
第五次结集:据巴利《教史》第六章、《缅甸史》等的记载,公元1871年,缅甸国王敏东(1853〜1878在位)召集2400位高僧,于首都曼德勒举行第五次三藏结集,国王为护法人。此次结集以律藏为中心,考订校对圣典原文的同异,共同合诵,历时5个月完成。更将结集三藏文字,分别镌刻于729块方形大理石上,竖立于曼德勒山麓拘他陀塔寺中,外有四十五座佛塔围绕,今尚存于曼德勒古都。
第六次结集:公元1954年5月17日“卫塞节”(世界佛陀日),缅甸佛教于国家赞助下,举行第六次结集。此次结集的意义,在于团结佛教徒,增进上座部佛教的隆盛,提高缅甸独立国的地位。此次结集以第五次结集所镌刻的729块大理石刻文为依据,并广采斯里兰卡、泰国、柬埔寨、伦敦巴利圣典协会,以及缅甸各种巴利文版本,作详细考订。结集完成,印刷流通。此次结集并邀请南传各国比丘参加,北传国家比丘亦应邀观礼,费时两年多,至1956年(佛历2500年)的卫塞节完成。
相对于有实质内容的前4次结集,这后两次结集,意义已不在三藏内容,而在于近现代时代背景中,庄严佛法宣传佛法,以及较次一级的意义上,南传佛教国家间争取自己在小乘佛教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上的角力,如缅甸和泰国对佛教结集有到底有几次,就有6次说和9次说两种说法,当然,泰国的9次说的最后两次,是发生在泰国的,而缅甸6次说的最后两次是发生在缅甸。本文介绍在次数方面的依据的就是缅甸6次说,因泰国的9次说,后4次在南传国家也有异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